很開心這堂課可以讓我有這個機會去灣裡走訪,認識一個新的鄉村,因為從小我就是住在屏東的鄉村長大的,看到這種充滿豐富人情味的鄉下地方,讓我覺得十分熟悉,而這趟走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婆婆賣的炸物,真的是便宜又好吃,下次再去一次的話一定還會再買,而且也很開心這堂課可以讓我有機會可以為鄉村付出心力,讓我可以了解他的特色並推廣出去,希望將來如果有機會,也可以為我的家鄉做一樣的事!
這門課十分有趣精彩,每堂課都帶給我不同的驚喜,尤其是去灣裡那趟,真的收穫滿滿,不僅交到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還看到了我從小到大都沒看過的牛,看到牛沉穩踏實的踩在田裡,喘氣的模樣才明白氣喘如牛原來是這樣來的,很多事情都要親身體驗經歷才知其中的奧妙,就像這門課也像人生一般,走過的路學到的知識往往不會消失,會一直陪伴著我們,往後不管還有沒有機會上這門課,經過這間教室,喚起我的是上課的所有回憶和過程,這些都不會變成過去,一直存在在我心裏。我也要感謝老師的幫助跟指導才有更多機會跟資源去看看不一樣的地方。我從頭到尾都認為這門課很有意義,不只我們努力的為導覽手冊製作奮鬥,老師還不厭其煩的聽我們報告解說,很佩服老師的毅力跟耐心,很可惜一門課只能上一次,不然我還會想要再修一次,很喜歡大家共同參與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感覺,對一個地方從陌生逐漸認同到深度去探討當地的人文風情,就像一門課對所有同學老師的共鳴,彼此慢慢認識到有群體意識中間的過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不禁回味起當時的點點滴滴,十分感慨以及更多的是說不出的感激。
此堂課程以灣裡地區為主要研究與探討,以前有來過灣裡觀光幾次,但都只是走馬看花甚至為了前往臺南而路過,透過這堂課讓我更了解到灣裡這地區的人文特色,並且更深入去探討灣裡的歷史、美食、文化等等,使我對灣裡印象深刻。而課程不僅讓我學習到許多以前未接觸過的課題,像是熱轉印、親自設計手冊、寫攝影短文等等,同時也增進了自己的創新能力,才發現到自己原來想法很多,很有創意,謝謝多位老師一學期來的指導,使我受益良多並增廣見聞。
近年來蔚為熱潮的地方價值,是之前的我一直想嘗試的。不料真正試過,才知道這些都不容易。必須先地方探查,找出有價值的文化。再包裝,宣傳。所有包含雜誌、文創、導覽手冊。因為沒辦法全部的東西都放上去,所以只能放上具有指標性的。實際自己做,還需要考量排版、設計、文字等等。但最後當成品完成,被老師說想法很創新,心裡還是開心的。
覺得這堂課最特別的是可以跟各行各業的人交流。地方雜誌編輯、設計師,甚至是導覽員,除了吸收他們的工作小經驗外,也是問自己喜歡這樣的工作嗎?未來的路上又點燃了幾盞燈。也許,某天遇到相似的任務,也能給自己信心說:「這我做過,我可以把它做得好!」這學期最大的收穫是實地探訪,無意間認識一個地方,提醒我們時常忽略小地方。的確,當我們忙著準備考試、上司指派的任務,每天走過的路,多久都沒有留心了呢?「日常充滿美,只是你看不見。」或許這已經一種陳腔濫調,但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我一開始選這堂課的時候,很好奇創作跟海味到底有什麼關聯,而且想拓展自己的對創作的靈感,我覺得透過這堂課學到了創作有很多可能性及彈性,怎麼表現自己所看到的東西或故事,平常都在英語系念文學的我,其實不太懂怎麼用中文表現,可是看同學們的報告,我也了解藝文創作原來這麼有趣,十個人十樣,我以為創作是很硬很有難度,不敢挑戰自己沒寫過的方式來寫,不過畢竟我的刻板印象沒有了。
圖文的部分,我以前一定不會挑戰的,可是我們真的去灣裡接觸到那邊的歷史、人、動物、食物什麼的,這個經驗讓我很心動,我可以很自由地寫出來自己體驗的感覺了,我寫的可能是蛙鳴蟬叫,可是好久沒用這麼自由的表現方式來寫,是一個很愉快的經驗。
導覽手冊的部分,其實我跟同一組的同學一直一直在討論怎麼製作出來我們兩個人才能製作的手冊,收到老師的意見,我們就決定把英文翻譯加上去,討論的過程中,我們也有考慮怎麼吸引看這個手冊的人,也有覺得我們平常去旅行拿到的手冊是都很用心,很周到很了解觀光客的需求,製作一個東西有時候要思考會有什麼樣的人看到那個作品,這個也是個很珍貴的經驗。
整個課程,很感謝助教總是很用心地幫助像我們第一次上這種跨領域的課程的學生,然後老師們也很溫柔地照顧像我還在練中文的日本學生,這個課程真的讓我對創作更有興趣,而且想更深了解臺南這個美麗的地方。
可以接觸到以往不會有機會嘗試的導覽手冊製作,雖然因為沒有進行過此類設計,對於繪圖等等亦不精通,但完成作品後,學到了許多新的能力和知識,並從中感受到成就感、滿足感,更體會到多元學習,跨領域相互結合,並學以致用的重要性。
在選這門課之前,就已經知道這門課是與地方做社區連結的了,所以在去灣裡的部分,除了很熱之外,其實是覺得很棒的,畢竟身為大學生,自己平常是不會去這種地方的,但是有的時候多看看不一樣的地方,與不一樣的人走走看看,吸進不一樣的空氣,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體驗,畢竟多一樣認識就少一樣沒嘗過的味道。在去之前我一直認為以傳統民俗信仰維繫的社區被淘汰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到了那裡,走進有些混亂的路中,我開始稍微知道為何這樣的生活模式可以延續下去、有延續下去的必要。雖然擁有些許的不方便,但是帶溫度的空氣反倒是有些地方所缺乏的,我是這麼相信著的。
一開始我會想來修課是因為上學期舜傑老師來我們系上演講時有偷偷推銷他和婉容老師一起開的通識課,雖然我通識學分早就滿了,但我個人對這種社區田野調查非常有興趣,於是就來上這門課了。
原本我以為會和婉容老師一起去三股田調,沒想到這堂課著重在灣裡,這就很有趣了,我本身是茄萣人,灣裡在我家附近而已,隔一條二仁溪就會到,基本上可以把我當成本地人,和別人一起調查自己的家鄉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潘總幹事,在田野調查時他帶我們去了很多非常特別的地方,有一些是連本地人的我也沒去過的隱藏景點,慚愧慚愧。
另外這堂課還教了我們各種蠻實用的技能,例如熱轉印和圖文寫作,雖然最後沒能拿到自己的熱轉印作品很可惜,但也沒關係,一起度過的回憶不會消失。
被課程浪漫的名字吸引而選修這門課,實際的灣裡走訪也實現了我對海「味」人生的期待-灣裡的居民都好熱情,吃了好多在地美食賦歸。
我是在大都市環境成長的孩子,高中以前在臺北讀書,大學以後也是在臺南的市中心學習。走讀灣裡對我而言是很特別的經驗,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黃牛、自己挖地瓜,因為不熟練折斷了好幾根,整個地區都像褪色一般,定格在80、90年代的臺灣。這或許不只是灣裡的現況,也是許多臺灣小區的現況,這次的經驗讓我看到更多不一樣的臺灣風貌,這些地方是真實存在的,與我處在同一個時代,有一群人生活在名為「灣裡」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古樸的小區,而有一群人正為了讓小區能被更多人看見而努力。
我是一個對於旅遊、在地走讀沒有太大興趣的人,但修完這門課後,我知道即使是我這樣的人,也有些能做的事。比如拍張照片,配上幾行有感而發的文字,比如從觀光客的角度提供想法給需要的人,比如在某個閒適的午後,把灣裡列入我的小旅行名單。
這門課是好幾位老師、助教,甚至是好幾個科系共同合作、努力的成果,很感謝老師、同學們的用心,我知道我還學有不精,對於在地的掌握以及如何生產成成果等,都還有可以進步的地方,但我相信這是我對在地產生興趣的起點,未來會開出怎樣的花,都還值得期待。
這堂課讓我看到了許多自己科系中無法看到的視覺設計、照片處理和文學創作,視覺設計上我雖然還沒有辦法做到很好的取景,不過經過之前上課講者的介紹,我也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萌芽了一點對於攝影的興趣;而照片處理真的是一門厲害的學問,從之前的講者基礎的教學時,我真的是聽得頭昏眼花,加上班上有同學也有這方面的專業,我是覺得非常厲害,可以將照片處理得恰到好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最後在文學創作上,透過老師的教學,我也學到了一些初步的技巧,不過本身的興趣也是喜歡閱讀,在文學創作上不是很在行,即使是看圖說故事也有時抓不到重點,只能自己再慢慢磨練了,畢竟以上這些事情都是需要多加練習才能獲得到一定程度的實力。
這學期的課程真是十分有趣,尤其是在灣裡參訪這一部分,從小到大沒看過土裡的地瓜,能親自走入鄉村真的是一件特別令人愉悅的事情,由於是通識,在內容上也有許多不錯的地方,大家都來自不同的科系,看著別人的創作總會找到特別的亮點;就是建議如果以後還要做設計類型的品項,可以比照一般會有的流程,分為立案、一驗、審校、複驗、總驗、發表…等,較不會有完成度明顯差異的問題;而這項課程的老師教授的十分用心,對各自專長的方享內容也十分飽滿,然而希望簡報能維持同一配色即可,太花俏導致在關注內容時,總感覺無法聚焦在文字上,總之,很謝謝這堂課的教授帶給我們一個良好的課程體驗,也希望明年能再參與其中。